合资基金已占半壁江山:它们用什么打拼中国
编者按:截至目前,合资基金公司已经占全部基金公司的50%。外资参股带来的不仅是巨量的资金,还有海外资本市场上积累了数十年的投资理财经验。内外基金的“牵手”扩大了内地基金市场规模、催生一系列新的基金品种和投资理念,在风险控制、投资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加速内地基金市场走向成熟。
不过,利与弊总是比邻而居的。投资理念、风格以及对内地证券市场的理解差异,再加上文化背景的不同,外资在内地“水土不服”的情况也逐渐显现出来:合资各方的沟通显得有点不畅,投资理念也存在差别。看来基金公司的引进与“出海”还需时间的磨合和国际化程度的提升。在外资股东进驻内地5年之后,本刊今日以一组文章来详细分析外资为内地基金业带来的影响。
合资基金目前优势不明显,但风险控制能力较强
证监会最近正在综合评估证券业开放的效果。5年来,合资基金公司由试点性质发展到和中资基金公司在数量规模上平分秋色,这在证券业开放中属于大步前进,远远超过证券公司的开放程度。安信证券首席金融工程分析师付强向《第一财经》独家提供的一份研究报告,从家数、创新、股票基金净值增长率、换手率、基金持有人赎回周期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合资基金公司和中资基金公司的优劣势。付强在参加4月底证监会召集的基金业国际化研讨会上,向监管层相关人士演示了这份报告并受到了关注。
合资基金占半壁江山
2002年,自国投瑞银基金管理公司和泰达荷银基金管理公司创始时,合资基金公司占内地基金公司总比例仅为9%,2003年33家基金公司中有9家合资公司,2004年45家基金公司中有13家合资公司,2005年53家基金公司中有20家合资公司,2006年58家基金公司中有24家合资公司,2007年59家基金管理公司中有29家合资基金公司,2008年随着农银汇理基金公司获准成立,60家基金管理公司中合资基金公司达到30家,合资公司占总比例达50%。
从基金创新的概念上来看,合资基金公司并未有明显占优势的创新产品推出。2005年以后的五只创新概念的基金中,由合资基金公司推出的占到60%,2006年5月汇丰晋信2016是推出的第一只生命周期基金,2007年7月工银瑞信红利是推出的第一只创新封闭式基金,国投瑞银瑞福是推出的第一只分级基金。
熊市中合资跑赢中资
熊市中,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股票基金净值增长率高于中资基金公司,而牛市中则逊色于中资基金公司:2007年中资基金公司的股票基金净值增长率超出合资公司22%;2004年合资公司的股票基金净值增长率为2.40%,中资公司则亏损3.12%;2005年合资公司为2.67%,中资公司为2.04%。2006年转入牛市,中资公司的股票基金净值增长率86.34%,低于中资公司的92%;2007年合资公司为99.97%,中资公司则为121.10%。
付强计算了股票基金净值增长率标准差,标准差越小意味着不确定性和风险相对越低。最近五年的数据显示,虽然合资基金公司的股票基金净值增长率标准差均小于中资基金公司,但无明显差距,最大不超过1%,这表明合资基金公司的投资风险控制做得要稍微好一些:2003年合资公司为2.72%,中资公司为3.62%;2004年合资公司为3.12%,中资公司为3.92%;2005年合资公司为3.94%,中资公司为4.01%;2006年合资公司为6.87%,中资公司为7.15%;2007年合资公司为8.79%,中资公司为9.27%。
持股市盈率和市净率平分秋色
在持股市盈率方面,最近五年来,中资基金公司股票基金的持股市盈率低于合资基金公司,2003年除外。2006年合资公司为42倍,中资公司为41倍,2007年合资公司为77倍,中资公司为73倍。
股票基金持股市净率方面,中资基金公司平均水平是低于合资基金公司的。2006年合资公司为6.61倍,中资公司为6.40倍;2007年合资公司为11.31倍,中资公司为11.00倍。
在考察到股票基金股票周转率也即换手率这一指标中,2004至2006年,合资基金公司是显著低于中资基金公司的,但2007年合资基金公司的股票基金换手率显著高于中资基金公司。2004年合资基金公司为430%,中资公司为440%;2005年合资基金公司为384%,中资公司为422%;2006年合资基金公司为471%,中资公司为608%,但在2007年,合资公司换手率高达454%,而中资公司为413%。
合资公司优势不明显
鉴于上述数据分析,合资基金公司的优势并不明显,这对于如何综合评估证券业开放中的基金业开放是个基础性判断。但付强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外方股东水土不服,中国市场环境不适合外方股东投资优势的发挥,中外股东仍处于磨合期,对基金公司的经营实质来说“人和”重于“资和”,而且从国际比较来看,合资公司的表现也普遍弱于独资公司。插图/苏益
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名录(2008年3月)
资料来源:本报整理
公司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
注册地点
成立时间
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5000
深圳市
1998年12月
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0000
上海市
1999年3月
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0000
深圳市
1999年3月
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8000
上海市
1999年4月
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2500
深圳市
2001年5月
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0000
深圳市
2002年6月
泰达荷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8000
北京市
2002年7月
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1000
深圳市
2002年12月
华宝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5000
上海市
2003年2月
国联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0000
上海市
2003年3月
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5000
上海市
2003年4月
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3000
深圳市
2003年6月
兴业全球人寿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2000
上海市
2003年9月
申万巴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0000
上海市
2003年12月
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6000
上海市
2004年3月
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5000
上海市
2004年4月
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0000
上海市
2004年6月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000
南宁市
2004年9月
友邦华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000
上海市
2004年11月
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000
北京市
2005年6月
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000
上海市
2005年7月
信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0000
上海市
2005年8月
建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000
北京市
2005年9月
汇丰晋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000
上海市
2005年10月
信达澳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0000
深圳市
2006年4月
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0000
上海市
2006年5月
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2000
深圳市
2006年5月
金元比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5000
上海市
2006年11月
浦银安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000
上海市
2007年7月
农银汇理基金管理公司
20000
上海市
2008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