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基金公司疯抢市场 *策、人才成瓶颈
8月29日,普华永道公布的一份名为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市场并未过热,更多的外资基金公司及本土基金公司将继续进入市场,预计至2010年,基金公司数量将达80家左右。
接受调查的19家合资基金公司表示,目前基金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策环境和聘用并保留优秀员工,另外,产品和收入的多样化也被认为是困难之一。
合资基金看好中国
据了解,上述报告的数据采集自一家加拿大市场调查公司。今年5-6月,该公司对国内19家合资基金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及高级行*主管,进行了面对面访谈,其中包括泰达荷银、友邦华泰、交银施罗德等基金公司。普华永道认为,他们的观点合理地代表了目前活跃在内地市场的25家合资基金公司。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基金业管理的资产规模已达1.799万亿元,是2005年底的5.3倍。
而接受调查的19家合资基金公司所管理总资产规模已达4670亿元,预计2010年,管理资产规模将达1.47万亿元,增幅为215%。
此外,接受调研的基金公司所管基金已达106只,预计2010年将达266只,增幅为151%。
监管部门的数据表明,目前在中国有超过1300万名投资者购买基金,大约有1亿人拥有证券账户。而普华永道调查预计,未来3年,个人投资者将增长277%,达到近5000万名。
据了解,近几周市场中甚至出现一天中基金净申购额超过200亿,针对目前市场火爆的现状,普华永道认为市场过度关注股票的现状,部分是由于基金业发展引起的。
不过,不少合资公司认为,虽然内地基金公司数量较多,但合资基金公司将继续扩大市场份额,主要基于3点原因:更大的产品范围、持续增加的服务能力和全球市场的布局及战略定位。
目前50多家基金公司不会过多,我们甚至预期更多的外资参与者进入市场。
调查显示,19家公司中,有60%的公司过去3年的收益超预期,而几乎全部公司认为在未来3年的收益会超过目前。
在对未来3年经营业绩展望时,19家公司均表示收入增长将超过20%,其中2-3甚至认为收入会出现100%的增长。
他们认为,提升现有产品业绩、开发新产品和发展新的和替代性的销售渠道是提升公司未来3年收益增长的主因,此外,加强客户经理技能、完善投资业绩交流、降低成本和提高管理费用等也很重要。
9家接受调查的合资基金公司提供了2007年净利润的估计数,合计达1.07亿美元,而且预计2010年的净利润合计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52亿美元。其中3家表示,截至2010年的净利润增长率有望达到300%。
不少接受调查的公司表示,监管者之间是否充分协调、新发基金规模限制都是合资基金公司较关注的问题。
对于部分外资基金公司目前进入中国是否由于持股比例的限制,11家基金公司均给予了肯定回答。
有合资基金公司预测,外方完全控股在未来2年、5年或10年内可以实现;也有公司表示,目前正在对51%的控股权进行谈判。
员工流动问题
调查显示,寻找和保留优秀员工是不少合资基金公司面临的难题之一。
据统计,接受访谈的19家合资基金公司现在录用1850名员工。
调查认为,预计2010年员工总数将增长79%,扩至3319人,7家公司甚至表示公司员工人数会增加一倍。
令人吃惊的是,半数员工流动率在15%-30%之间,流动率在5%以下的仅占1/5左右。
普华永道投资管理行业及房地产基金业务中国地区主管合伙人汪棣告诉,就我个人经验而言,国际市场中的员工流动性一般在5%-10%之间,甚至更低,15%以上是属于相对较高的局面。
一家合资基金公司负责人8月29日告诉,目前,新公司设立是竞争对手的招聘成为员工保留方面的主要威胁。
接受调查的15家公司认为,基本工资、短期激励(如奖金)和与品牌声誉结合3个方面是保留和招聘基金经理的重要方式。而股权及虚拟股权的长期奖励则排在相对次要位置。
知情人士透露,此前地处西部的一家券商投资业务负责人年终奖金已高达千万,但仍旧没能留住人。
近期包括上投摩根吕俊等人弃公转私的行为更是基金业员工,尤其是高管流动频繁的最好注脚。
我们也注意到最近不少公募基金经理流向私募基金的现象,汪棣表示,但我们的调查认为竞争对手主要还是新成立的公募基金,尽管合资基金大都有员工培训甚至海外培训计划,但对于是否能长期留住这些员工也有忧虑。
调查中,不少合资基金公司表示,新体制可能留住优秀基金公司的人才。现在不少合资基金大都采用培训新员工的计划,但是否留得住还很难说。
值得一提的是,接受调查的合资基金公司的所有员工中,外籍员工仅30人,占总人数的1.6%,据预计,2010年该项比例将下降至1.3%。
这比预期要小,我们认为一方面可能是外籍人员大都担任重要职位,另一方面合资基金公司在产品开发等技术协作上一般是国外派人过来短期援助,不计入正式员工。汪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