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让撂荒地变金山银山
TUhjnbcbe - 2023/7/14 21:13:00

本文转自:太原日报

让撂荒地变“金山银山”

——看古交市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


  金秋时节,景色宜人。在古交市邢家社乡中社村旁的山坡上,几台工程机械,伴着轰鸣声,不断将脚下泥土翻起铺向前方。原本杂草丛生的一个个山头、一片片闲置地,被开垦成了整齐划一、田路相连的农田。这是古交市展开的省级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试点项目。


  “解决了中大型农机下地问题,撂荒地也能变成‘金山银山’。”古交市农机发展中心主任康秀平说,面对因土地立地条件较差、部分耕地无法机械化耕作导致撂荒的问题,古交市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开展宜机化改造,提升土地产能,挖掘保供潜力。


  给耕地撂荒“开良方”


  古交市境内地形复杂,共有耕地24万余亩,不过由于丘陵山区不便机械化耕作,导致土地撂荒问题日益突出。


  “以前,山区农户靠人力、畜力在坡耕地上也能耕种,但现在实施机械化耕种中,一些中大型机械在坡耕地上没有了‘用武之地’,导致耕地撂荒……”康秀平说,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测算,全市约有未有效利用或撂荒地8.3万亩,其中具备播种条件的0.9万亩,基础设施损毁的1.5万亩,无法机械化耕作的5.9万亩,成为制约古交市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耕地撂荒问题,古交市委、市*府高度重视,目前,出台《古交市撂荒地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和《古交市农机化水平提升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年-年)》,其中,针对具备播种条件的撂荒地,年底前要全部整治到位;针对基础设施损毁的撂荒地,由*府牵头进行工程修复;针对无法机械化耕作的坡度在25°以下的缓坡地,推行宜机化改造,以稳定播种面积,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


  宜机化试点“树样板”


  “这里原是一处小山沟,通过机械施工,现已将两边耕地连成一片,面积是原来的好几倍,今后中大型农机在此作业不成问题。”在中社村坡耕地宜机化改造现场,王师傅正驾驶着铲车紧张忙碌着,将周边的“馒头山”“巴掌田”“鸡窝地”等一一打破。


  中社村的宜机化改造项目区的农田田块,原为撂荒坡耕地。田间道路为土路,坑洼不平,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农机具无法正常进田作业。


  通过宜机化改造,沿等高线修成梯田,实现耕作田块集中,田面平整;整修田间路,达到人能走、机能进、物能运。


  “宜机化改造为撂荒地整治树立了‘样板’。”康秀平说,该项目实施后,增加耕地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既可改善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又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目前,古交市实施的省级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试点项目分别在邢家社乡中社村、岔口乡新房村展开。从明年开始,古交市计划利用3年时间,对其余撂荒地展开宜机化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新模式破解“谁来种”


  “在对撂荒地进行宜机化改造过程中,我们还积极对接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展开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康秀平介绍,他们正在积极探索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模式,实现耕地节本提质增效。


  去年,在充分调研摸底的基础上,由古交市农机发展中心牵头,组织帮助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签下了对邢家社乡、加乐泉、岔口乡等乡镇相对集中连片闲置撂荒地的流转合同,加上代耕代种,占到实际复垦量的九成以上。


  同时,为最大程度减轻农民负担、激发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合作社、农户种植经营所需的种子、肥料等农资,均由相关企业先行出资垫付,同时签订粮食收购订单,帮助解决粮食销售渠道不畅问题。


  康秀平说,接下来,在推进撂荒地整治工作中,古交市将建立耕地用途监测平台,实现撂荒地耕种的统筹监管,培育规模化经营服务主体,打造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彻底解决土地撂荒问题,为全市乡村产业振兴贡献力量。记者刘志刚

1
查看完整版本: 让撂荒地变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