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木:淡忘悲情是对北川中学的最好祝福
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近日表示,北川中学不该和地震、灾难与痛苦画等号,应该和健康、快乐与幸福化为一体,地震之前北川中学是所普通的学校,现在是,将来也应该是一所普通的中学。(11月17日《西安晚报》)地处四川的北川中学在地震中的严重受灾,已成为“5·12”汶川大地震中标志性的悲情记忆。“标志”不仅仅因为北川中学的悲情,更因为它在天塌地陷之后迸发出的大爱和力量。地震让北川中学成了一所全国闻名的中学,成了一所具有特殊意义的“名校”。人们记忆中的北川中学,大约仍是那个总理在黑板上书写“多难兴邦”的中学;大约始终还是那个师生们攥紧拳头宣誓的中学;始终还是那个流着泪回眸昨天的中学。总之,一直还是那个和地震、灾难、痛苦画等号的中学,它好像与健康、快乐和幸福没有多少关系。这显然是一种误解。用悲情的眼光看待一所已经与痛苦渐行渐远的中学,将震后的北川中学看成灾难和痛苦的化身,这都与北川中学的现实大不相容。北川中学只是一所普通的中学,它需要快快乐乐地健康成长,而不可能承担这么沉重的痛苦记忆和悲情符号。人们也不能总是有一种有意无意的心理预期:北川中学是建在废墟上的中学,北川中学就应该化悲痛为力量,从此成为一所具有痛苦标志的中学。这对北川中学显然不够公平,具有承载痛苦记忆功能的只能是地震博物馆,而不应该是一所本来就在地震中遭受重创的普通中学。任何一所中学的发展,都不应该永远与痛苦结缘,学校应该结缘的是快乐、是幸福。而一所始终走不出痛苦记忆和灾难阴影的学校,是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是没有前途的。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成名后的北川中学究竟应该走什么样的办学路子?是需要在全国人民面前永远扮演一个悲情的角色,还是回归普通、成为原来的北川中学?北川中学应该给自己怎样的定位,才不至于“辜负”了全国人民期待的目光?在我看来,北川中学校长的这番声明很有代表意义。不错,北川中学有其原有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它的文化底蕴和教育气质不可能因为一场地震和校址的变迁而得以改变。北川中学要想继续发展,只能重新回到它原先已经驾轻就熟的教育轨道上来,而不能另起炉灶,或者模仿其他名校,抬高起点。出了名的北川中学需要在聚光灯下给自己重新定位,而关心北川中学的人们也应该改变自己的看法和目光。让北川中学回归普通,让北川中学告别痛苦、拥有幸福,也应该是我们对北川中学的最真诚祝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