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风险的皮球医家踢不得
卫生部医*司副司长赵明钢呼吁,公众能不输血的时候就不要输血,因为“目前人类对于血液的认知仍然是十分有限的”,“血液的使用终究是有风险的。”(4月14日法制)不可否认,赵明钢的呼吁存有善意。由于人类对于血液的认知还十分有限,血液的使用存有风险,事前如不防范,一旦等到后果出现,那就为时已晚。为此赵明钢站出来呼吁,公众不能一概不领情,而且公众如能把握得很准,既可减少输血风险,又可节省就医开支,可谓两全其美。能不输血的时候就不要输血,其前提是对“能”的准确把握。现在实际情况是,医院输血每天都在大量进行,尽管输血存在一定风险,但是患者还是不得不输血,否则他们的生命安全就无法保障。在生命与风险面前,患者只能先选择生命,不会因为存在风险,就拿生命当儿戏不去输血。这就如同有了机动车会出现车祸一样,不会因为会出车祸就不去使用高效率的机动车。既然患者只能先选择生命,宁肯保全生命输血,而不能为没有把握的输血而让生命冒险。医家就要有应对之策,假如输血真的出现不良后果怎么办,难道只让患者自认倒霉?患者到医院看病,就把自己的安全交给了医院,要不要输血一般并不取决于患者,而取决于医生。医生要求患者输血,患者还敢拒绝吗?换句话说,医生不同意患者输血,患者想输血恐怕也不行,因为医生的决定权大于患者的决定权。既然主导权主要操在医生手里,医疗卫生部门就不能把皮球踢给患者,而要主动为患者输血担责。即使是能不输血偏要坚持输血的患者,一旦出现不良后果,医院同样需要承担责任。在科学尚未突破的背景下,输血风险只能由医家承担,而不能让无辜患者承担。医家若以为自己无责,这有违职业操守。血液的使用存在风险,这倒是向医疗卫生部门提出一个沉重的问题,即如何解决输血出现的后遗症?一方面,医疗卫生部门应该尽快组织攻关,不断破解难题,将输血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一方面,应该未雨绸缪,建立应急机制和专项资金,一旦发生输血后遗症,就要启动应急机制,并使用专项资金抢救患者的生命,这样对患者才算公平。 □张永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