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在村道两边的温室大棚。
惊蛰过后,草木蔓发。大川河畔,伴着初升朝阳,古交市邢家社乡龙子村种菜“老把式”成二平,在自家的温室大棚里忙活起来。这里青山苍翠、山势俊俏,一排排白色的温室大棚聚拢在村子两边。
龙子村不大,仅有90余户村民,但已有几十年的蔬菜种植历史,是古交有名的“蔬菜村”。在蔬菜种植过程中,龙子村先后迈过粗放式种植、品牌意识不强的“坎”,今年,村里决定再上一个台阶,延伸产业链,试水深加工,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种菜有“讲究”
青山之下,温室大棚内,一片生机盎然,蔬菜长势喜人。当清晨的阳光普照大地时,龙子村居民陆续走出家门,赶往自家的温室大棚忙活。
大棚内,一个月前种下的新品水萝卜,长出嫩绿的叶片。几畦芹菜,生机蓬勃。惊蛰之后,就到了集中整地、育苗期了,对于今年种啥蔬菜品种、买啥农药化肥,成二平则显得不慌不忙,成竹在胸,他说,村里办起了“德盛全蔬菜专业合作社”,绝大多数种菜村民都是会员,每年的蔬菜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交由合作社统一采购,不仅质量好,而且价格还低,两全其美。
“蔬菜产业要叫得响,就得走精细化之路。”龙子村*支部书记成国强说,通过合作社统一购进农药、化肥等蔬菜投入品,杜绝了禁限农药来源,同时制定标准化生产规程,形成生产有记录、产品可追溯体系,在改变粗放式种植模式的同时,也让蔬菜产业走得长远,村民收益持续。
打好“特色”牌
能成为龙子村蔬菜种植的“老把式”,成二平除在蔬菜种植上有着20多年的坚守和钻研外,还特别感谢带他入行的老书记成拉旺。起初,他从部队复员后,当过煤矿工人,后来合同到期,回到了村里。那时,成拉旺已是村里有名的种菜能手,看到种菜收益好,成二平就跟着种起了蔬菜。
“我们这里昼夜温差大,土壤好,种出的蔬菜品质优。”成二平说,刚开始种菜时,主要是大田菜,后来建起了温室大棚,但因为冬季地温低,每年过了农历正月后大棚蔬菜才能上市,错过了春节前后新鲜蔬菜行市好的时机,老书记成拉旺多次到外地找专家拜师学艺,并结合本村的自然条件反复研究,终于摸索出一套全新的日光节能温室大棚技术。
现在,龙子村的葱头、胡萝卜、西红柿、黄瓜、西葫芦、大葱6个品种获得无公害认证,其中,西红柿、胡萝卜、洋葱3个品种获得绿色标志使用认证,并且还注册了“净苑”商标。
拉长产业“链”
目前,龙子村蔬菜种植面积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亩,年产鲜菜万公斤,年产值万元。蔬菜种植是该村的主导产业。
“再过半个月,温室里的水萝卜就能上市销售了,收完以后,还要赶着种西红柿、黄瓜……”成二平说,温室大棚一年四季都有活儿忙,一个温室加两个大棚,年收入六七万元不成问题,而且还能照顾家,比去外面打工强。
成国强说,由于软果西红柿种植在全村所占比重较大,针对“富余”产品,今年村里准备建一家西红柿酱加工厂,发展蔬菜深加工产业。同时,以此为支点,带动其他蔬菜品种的深加工产业发展。他说:“在我们当地,鲜西红柿售价最高也就2元/斤,若加工成西红柿酱,价格将翻好几倍,而且还能延长销售期,便于长途贩运……”
如今,通过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以及深加工延伸,龙子村使特色蔬菜产业驶入了提档升级的“快车道”,让村里的“小菜园”走上了现代农业新路子。
来源: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