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住在临汾城一座高高的楼房里,朝南望去,远处有一座雄伟、挺拔的山峰,在天高云淡、雾霾循迹的日子里,尤其是在东方发白,晨曦初现的时候,山峰的剪影分外鲜明。待到太阳西斜,大地一片金辉时,山间的物状又依稀可见。它那苍黛朴实、厚重深邃的样子,让你看了过目不忘。山峰两侧的峰峦走势也对称齐整,在陡降了一个高度以后向两侧缓缓舒展开去,反过来看,又像朝圣的信徒或是一波又一波奔涌的海浪,簇拥着傲然的主峰。山脉的走向,一侧缓降东北,汇入太岳丘陵山区,一侧沉向西南,没入汾河东岸。远处看去,山的架构像极了一个隶书大写的“人”字。山峰的海拔高米,在临汾盆地边缘山峰中仅次于霍山老爷顶,垂直高度近米,我住的楼房已经算很高了,相距近30公里,还是要抬头仰望。在瞩目凝视它的时候,我总有些激动,我看过无数的山峰,它算不上奇峰峻岭、风景名胜,但给我的震撼和触动总是很大,让我心中升起无限的景仰和崇敬。这不仅因为它的山脉形势犹如展开着的一幅美丽画卷,更因为它深藏着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现在何以如此的密码和故事。山的名字《山海经》记载就叫“崇山”,“崇”者山之宗也,形义高大巍峨,至高无上。民间因其形状也直呼过“大尖山”。也许人们因为朦胧的记忆,知道山脚下有远古帝王尧和舜的陵寝,又叫他“卧龙山”。隋唐时有人在它的顶峰修了一座20米的7级宝塔,之后就叫它“塔儿山”。
一、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之山我大学的专业是历史学,也许是专业熏陶的原故,加之有一批在历史和考古学界学有所成的同学和朋友,看事情总有点儿“历史观”的味道。讲历史必须讲考据,否则就是“胡说”,搞不好会贻笑大方。许多的人士已经注意到,建国以来国家考古单位在山西的几个重大考古发现,都集中环绕在塔儿山脉的周围,其中有6处已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样的密度在全国很是罕见。他业已揭示的课题都很宏大,比如:周口店“中国猿人”之后旧石器到新石器时期,中华大地古人类化石和文化遗存有几何?现代人类在中国的发源地有哪里?中国为什么叫“中国”?“最早的中国”在哪里?山西简称“晋”又叫“三晋”是怎么回事?“晋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倒底有多大?孔子儒学称颂的古代圣贤帝王——“尧舜”是否历史传说?“中国的24节气”是怎么来的?中国的“都城”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源头刍形何在?古代的帝王为什么自称“天子”,又有“封禅祭天”的习惯?甚至包括汉字的最早发现和古代“礼乐制度”的起源,以及先秦时期中国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形态等等,在这一带都能找到答案或者切入话题。前几年有一位中科院的考古工作者来临汾考察,对这一现象大发感慨:塔儿山真是一座神奇的山,他高大厚重的山脊,犹如一个框子的提手,框子里面装着的中国历史文化是何等重大!现在的人们热衷于挖掘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有些地方甚至做无根无据之演义,生搬硬套之拉扯,我们有这么多已为考古实证了和史学大家认定了的成果,怎样开发利用好他,服务于今天的社会发展,确是我常常凝视这座山峰产生莫名冲动的原因所在。二、塔儿山一一我“乡愁记忆”的标识我小时候的印象中,塔儿山的日出是非常美的,它还是我的某种期盼和憧憬。我的村在塔儿山主峰正西近15公里处,属于汾河的二级台地。在“农业学大寨”和“文革”的岁月,农村少年常在地里参加农业劳动,早饭不少时候是送饭到地头。因为常常是天蒙蒙亮就出工,到“饭时”总是饥肠辘辘。那个年代农村人没有手表,闹钟也很稀罕,看“时候”多是抬头看天上的日头(家乡对太阳的叫法)和月亮、星星,早晌“饭时”,一般是在日出东山两杆高左右。我们看的这个东山就是塔儿山,正对的方向恰是塔儿山的主峰。我们常常在干活的时候习惯性地向东张望,先是盼着日头出山,再又盼着日头冉冉升高。我们观察到一年四季,日出的地点总在塔儿山主峰上的宝塔儿两边摆动,当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它那个样子,特别是夏秋时节,在晨雾升腾的晋南原野上,山的苍黛、塔儿的挺立、日头的鲜红,映衬着蓝天下的朵朵云彩,真是刻在心坎里的一幅美丽图画。年我上了山西大学,又是历史系,“丁村考古”一节是重点课程,那时候,“丁村人”的发现在考古和史学界影响很大,我又来自“丁村遗址”所在的襄汾县,一些同学调侃我叫“丁村人”。从地理位置上我清楚了丁村东依塔儿山,西旁汾河,在塔儿山西南方向的余脉到汾河岸边。年到年,我在曲沃工作了三年多,曲沃是塔儿山南侧的一个县份,当时在考古界已经出了不少震动山西、影响全国的重大成果,而且也集中在塔儿山下。从这个方向用怀古探幽的心情仰望塔儿山,更加深刻地感到它文化底蕴的厚重。在曲沃工作的时候,我两次从曲沃一侧登上塔儿山峰,俯瞰它的全貌和山下的景象,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期间,我对晋国历史和晋文化有了一些深入了解,主导启动了曲沃“晋国博物馆”的建设。陶寺是塔儿山主峰脚下襄汾县的一个乡镇所在地,我年回到市里工作以后,“陶寺遗址”的考古发掘及其文化的研究成果已经很丰硕了,在外界的影响很大,中科院、北京大学等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山西省委、省*府组织了几次在全国有影响的学术研讨会,王巍、李伯谦、王震中、何驽等著名学者充分背定了“陶寺文化”的意义,特别是考古和史学界泰斗级人物苏秉琦等老先生明确了“陶寺址”的价值,国务院新闻办就有关成果专门开了发布会。利用工作闲暇,我初略补了这一课,越学习了解,给我的震撼越大,从全国层面甚至是用世界的眼光看,“陶寺文化”穿越千古时空,放射出灿烂的光芒。深感它是先贤圣哲留给临汾后人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三、“塔儿山”作为文化标识涉及的范围塔儿山作为一个文化标识,其地理概念当然不是指一座山,它包括二峰山,连带环绕塔儿山的汾河、滏河,再广阔一点涵盖了塔儿山主峰到浍河、涝洰河之间的广泛文化遗存,放大讲还应包括浮山坮原地区,从历史地理文化角度看,这一带与塔儿山有紧密的联系(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距今年左右,我国北方异常洪水多发,陶寺遗址有洪灾堆积,地势高的浮山地区有地理优势)。如此说来,这一范围的文化遗存甚是丰富。我们这里讲的“塔儿山文化”,主要指它的突出亮点和核心区。塔儿山的核心区并不算大,分别是塔儿山西北侧山脚下的陶寺、宋村、中梁一带,南侧从山前延伸到曲沃晋国博物馆一带,西南侧包括塔儿山到汾河之间的丁村、沙女沟等片区。山脊的宽度也不算长,从曲沃一侧步行到襄汾一侧,大约一个小时时间。从空中俯瞰塔儿山和二峰山,犹如从太岳山脉把头颈伸向汾河岸边汲水的一只仙鹤,把临汾盆地划分成并不十分明显的南北两个部分。临汾盆地是个地肥水美的地方,过去晋南地区31个县(市区)设置的时候,形容哪个县农业条件好,有一句谚语:金襄陵银太平,数了曲沃数翼城。这几个县正好在塔儿山的三个侧面。具体看,塔儿山各个侧面的地理地貌区别还是明显的,山边的走向,山脚坡地的和缓程度,山前展开的范围和邻河涉水的状况都有差别,他们都分别适应了不同时期文明进程的需要,也都诞生出了影响很大、时间又都较长的历史文明。四、“丁村文化”一一“汾河是山西母亲河”的最有力说明“丁村文化”是塔儿山三个侧面所代表的三个历史文明时期中,时间最早、延续时间又最长的一个时期,从距今2万多年到20万年之间,从生产力水平讲,也是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将要开始。“丁村遗址”所在的区域,在塔儿山的三个侧面中距离河流里程最短,但也是地理地貌最完整的一个区域,有山前陡坡,有大面积的缓坡,有临河的大片湿地。在古代气候的作用下,当时的景象是森林、草地、河湖沼泽齐备,各种动植物、飞禽走兽皆有,甚至还有猛犸象、剑齿虎等巨型动物。但引起外界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