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面“世界康氏宗亲总会”免费订阅!
世界康氏宗亲总会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康”,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世界康氏宗亲总会”再点击“
在太原市万柏林区,76岁的康守光花费十年时间编修《康氏家谱》,一百多页的家谱包括世系图表、祖先传说、治家理念等内容。十年间,康守光频繁回到故土古交市石家河村收集姓氏起源、祖辈故事、方言土话……康守光希望儿孙能明白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现在,《康氏家谱》已修到第十八代,历经四百多年。
修谱“雁行图”简单明了
康守光是一名退休干部,老人思维清晰、身体康健,是古交市石家河村康家第十三代人,排“守”字辈。为了理清康家发展历史,给后人留点“东西”,76岁的康守光花了整整十年时间。
“十年里,修家谱可谓困难重重。”说着,康守光拿出一本《石家河康氏家谱》给记者瞧,枣红色的封面,装订精美,有一百多页。头几页是扇形的世系图,家族十八代人的关系一目了然。为了这几张图,康守光费了不少劲儿。他曾到山西省图书馆查阅过大量资料,发现绘制家谱图大都很复杂,便琢磨着简化家谱图。
“老祖宗开枝散叶,才有了一代又一代”。弟弟的一句话令康守光茅塞顿开。他开始用扇形图绘制家谱,改进后称为“雁行图”。“大雁飞行,有个领头的,‘雁行图’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令康守光意想不到的是,他制作的“雁行图”得到了山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的认可,还获得了版权证书。
传承三代人“接力”
年,康守光的叔叔去世,在回到老家整理叔叔的遗物时,他无意中找到两本家谱,一本纸张发黄、粘连,局部已有破碎,上面记录了康家十一代人的名字、简介。另一本纸张保存完整,信息很全。
康守光后来得知,那本破碎的家谱是爷爷编修的。“爷爷是清朝咸丰年间的秀才,这是他当年留下的家谱,记录了从始祖到他那一辈的族人。”康守光拿出小心保存的家谱说,他曾在探访祖坟时,发现康家第四代先人的墓碑中有一块高1.5米、宽0.8米的石碑,上面刻有康家始祖到第七代的家谱。他将碑文拓印下来,细细辨认得知,石碑立于清代嘉庆年间,内容与爷爷留下的家谱相互印证。另一本保存完整的家谱是叔叔于年编修的,除了记录十一代人以后的信息,还有家族字号、家风家训等内容。
“这是两代人的心血,我得继续把家谱修好。”康守光说,有了两本家谱,他心里多了几分底气。回到老家后,他听上年纪的人口述祖先的事情,并记录下来。为了搜集家乡的方言土话,他找到每一位亲戚,让他们填写自己和已逝亲人的信息,还搜集家族中的老照片、新照片……
康守光说,这十年真不容易,对于修家谱,亲人在观念上不重视、不统一,他屡屡碰壁。直到他和兄弟几人把家谱编成册印刷出来,送到每一位亲人手中时,大家的观念才开始转变。“把家谱发给亲人时,很多人都流泪了。”康守光说,后来修改完善家谱时,大部分亲人都在背后支持他。
更新女儿女婿入谱
翻开《石家河康氏家谱》,题词、目录、插图、附录等内容应有尽有,就像一本正规出版的书籍。康守光称,他编修的这本家谱能够适应新时代。每一位记录在册的家族成员都有一个数字编号,而且是唯一的。
从康家第十二代开始,资料更详细,康守光专门添加了“世系图”,就像户口簿似的,人物关系、个人照片、出生年月、学历职称、大名小名等信息都有。老祖先的家谱中,女儿是没有资格入谱的,康守光绘制的新图谱与时俱进,女儿、女婿全都入谱,体现了男女平等。
“一般情况下,家谱需要三十年到五十年修一次。”康守光说,为了保证家谱一直传下去,他建立了由老中青三代亲人组成的“家谱监管委员会”,有人负责保管家谱,有人负责收集家族资料,有人负责记录家族人口增减等。
家风和、孝、勤、诚、善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家谱不但是记载家族发展变迁的文献,更是一部教育和激励后人的教科书。
《石家河康氏家谱》用大量篇幅记录了家风家训和家传家教俗语。康守光说,祖辈传承下来的家风是“和为贵,孝为先,勤为本,诚实守信,行善积德”。康家最珍贵的传家宝是“诚信”。康家人多读书和经商,虽未出过达官显贵,但清末的“三合成”等老字号在古交、交城一代有口皆碑。
康守光说,他欢迎别人借鉴他的方法编修自家家谱。编修家谱不能拖着,因为每一位老人的逝去,随之而来的就是宝贵资料的消失。家谱既保留了姓氏的文化传承,又突出了家族关系,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团结。
采访临近结束时已是傍晚,康守光坐在窗前,将叔叔和爷爷编修的家谱铺展开来,他用手轻轻抚摸已经泛黄的纸张,夕阳的光射进窗户,照在老人脸上,他拿起放大镜眯着眼瞅着家谱上先人的笔迹。
附录:信息时代,我们还需要家谱吗?
源于夏商周
“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这样说。他把家谱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以此说明家谱的重要性。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乘”等,是同宗共族的血缘家族,用来记载本族世系事迹的历史典籍。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现象。据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编修绵亘数千年。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
德育教材
寻根问祖,是中国文化传统。“前人不修谱,后人不知古。今人不修谱,子孙寻根苦。”然而时代发展变化,给家谱的保存和流传造成了较大影响,也抬高了后人寻根问祖的门槛。而家谱不仅延续着家族血脉,更传承着伦理规范、家风家训。
中国家谱,一般都有家规族训,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都很有意义。古代颜氏家训、柳氏家训,朱子家训等,都是很好的德育教材。名人家谱中就有不少家训、族规。荣毅仁所在的江苏无锡《荣氏宗谱》中的家训就提到,宗族当睦、礼节当知、职业当勤、节俭当崇、争讼当息。鲁迅的家族特别重视纂修家谱,认为“家无谱则亲踈无纪,而人不知敦睦”。
存世的数百部家谱中,家训族规可大致分为孝顺、修身、和睦、敬业、治家、爱国、诚信、教育、守法、廉洁十类。
关于发起康氏专项扶贫助残爱心基金的
倡议书
我们康氏家族源远流长,血脉相连。近年来,全国和世界各地康家人通过互联网和线下康氏宗亲活动,相识相知,相亲相爱,结下了深厚的宗亲情谊;年,康氏族人在时代挑战面前英雄辈出,成为时代楷模和家族骄傲。据悉,此次抗击疫情这场战争中,有不少康氏一线工作者、康氏医务人员不畏艰险、争当先锋,他们是我们康氏家族的骄傲。
为践行康氏家族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彰显康氏家族的大爱精神,打造康氏家族的公益形象,凝聚康氏家族爱心人士,我们策划发起康氏爱心行动,同时设立康氏专项扶贫助残爱心基金,现向全体康氏家族发起倡议,同时欢迎各位康氏亲友慷慨解囊、奉献爱心。
为了激励各位康氏家人及康氏亲友积极奉献爱心,我们制定了以下激励方案:
1、公益宣传:所有捐赠爱心将在全网渠道以及相关合作媒体作报道宣传。
2、捐赠荣誉:捐款10元以上,平台将列名表彰;捐款元以上(包括元)的爱心人士免费赠送价值元《家谱》一套,平台将对捐赠爱心人士(爱心企业)给与资源优先支持帮扶。
积小流以成江海,点滴爱心汇成爱的海洋。当前,我们倡议大家伸出援手,聚沙成塔、聚水成涓。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献出爱心,多少不限,传递温暖。欢迎各位爱心人士、各爱心机构、爱心企业、爱心媒体一起参与进来,对本次爱心行动提供人力物力等方面大力支持。
为方便大家网络捐赠,开通